近日,由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江苏教育报刊总社联合开展的第三届江苏省“十佳研究生导师”和“十佳研究生导师团队”评选结果揭晓,开云网页版(中国)官方在线登录经济管理学院王念新教授荣获“十佳研究生导师”提名。
导师简介
王念新,开云网页版(中国)官方在线登录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带头人。现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船海系统工程专委会副主任、信息系统协会中国分会常务理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理事、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担任Information Technology & People的资深副主编(Senior Editor)和Internet Research的编委。
主要从事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参与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级项目10余项,在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等信息系统学科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研究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2011年担任硕士生导师,2018年担任博士生导师,先后培养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人。指导的研究生论文获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2篇、开云网页版(中国)官方在线登录优秀博士论文1篇;指导研究生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银奖1项、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3项等。
下面,跟随小编的脚步,走近王念新教授,一起来学习他的优秀事迹吧!
“总有一天他们都会远航,而我只要教他们如何渴望大海就够了。”年逾不惑,王念新更加笃定知行合一育新人的理念,在鼎故革新的大时代中,矢志不渝服务“制造强国”战略,培养了一批服务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高素质人才。
正己正人,甘作春泥育桃李
一名学生如同一艘帆船,远行的航线源于正确航向的牵引。毕业已经5年,倪丹始终记得导师王念新说的一句“内心要强大”,这句话伴随她从孜孜求学到职场驰骋,也为她工作期间从0到1解决方案的输出,奠定了强有力基础。“内心要强大不是盲目自信,而是既要能认可自己的进步,也要勇于正视不足,更要愈挫愈勇,经得起摔打。”在王念新看来,为人师者要传道受业解惑,必然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胡皓去年申请国家奖学金时,由于竞争激烈,抱着尝试的心态并没有太重视。王念新知道之后,鼓励他好好准备,不留遗憾。“王老师帮我优化了申请表和PPT,并悉心指导我的答辩。最终,我也不负老师的信任。”胡皓经过这件事认识到,做每一件事都应该有信心,全力以赴、勇于挑战。
研一开题报告阶段,施慧被导师组要求重新选题。压力山大之际,听同学介绍王念新不仅学术上专业,对学生也非常热情有耐心后,主动联系了他。了解到施慧的状态后,王念新立刻调整周末安排,牺牲陪伴家人的时间,赶到学校办公室,对施慧在选题中遇到的困惑点进行细致指导,并对后续研究也指明了方向。“王老师不是我的直接指导老师,但是这种对所有学生都视如己出的大爱触动了我。”施慧由此重拾学术研究信心,更加努力和脚踏实地,在不断地研究探索中建立了严谨的思维基石,“王老师教导我凡事从自身找原因。他交给我的,是人生道路上披荆斩棘的一把利剑。”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王念新以此为目标,牢记育人职责,强化师能建设,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航程上一路向前。他承担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多门课程教学,主持编著教材1部,参编教材2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在ISR、JMIS、JAIS、DSS、ECRA、ITP、管理科学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80多篇,以高水平科研支持高水平教学;在香港城市大学、美国EastCarolina大学、澳大利亚LaTrobe大学进行学术访学,开展国际合作研究,提高个人和团队的国际化视野;先后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下属10余家企业开展信息化战略规划,深入企业工作实际,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
授之以渔,臻于至善磨利器
“严谨的研究方法是学术训练的核心。”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管理学研究侧重学习和引进西方经典以及前沿管理理论,缺少规范的研究方法。王念新积极利用个人研究方法的积累,结合高水平研究的经历,系统地传授学生实证、案例、仿真、实验、设计科学等研究方法,彰显着一位教者“授之以渔”的智慧。
“硕士期间的第一篇文章,从选题到最后确定研究内容,每周一次的汇报和讨论,雷打不动。”最让学生李清香钦佩的是,文章初稿形成以后,王念新每天晚上都会抽出2个小时,带着同学们一起,从摘要、引言到结果、讨论,逐字逐句地斟酌、修改,讲述其修改的逻辑,以及一篇好论文的要素等。经过这样一次完整的、标准的学术训练,学生可以快速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规范,并且养成良好的学术习惯和严谨认真的学术态度。博士生朱晓腾对此体会深刻。做课题、读文献、写论文,王念新时时鞭策,朱晓腾一路小跑。“一次次的论文返修,王老师一如既往严谨扎实,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我感受到了为师者的用心。”
正是这样一遍一遍打磨,一篇篇高质量论文被国内外一流刊物录用。2019级博士生胡皓的论文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顶级刊物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接收;2013级硕士生贾昱的论文被IEEE Transaction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Decision Support Systems等国际一流刊物录用;2015级硕士生李清香的论文被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管理工程学报等发表,其所撰写的论文获江苏省优秀学术学位硕士论文······
“花了两年时间去阅读文献、去学习工具、去探索路径、去验证结论,最终进行论文的呈现。”回首研究生经历,倪丹说,科研过程让自己始终保持思考、探究问题所在,而导师在论文输出全过程中,对于自己逻辑思维、独立思考及文档撰写能力等各项科研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对后续个人职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胡皓和导师王念新共同开展的第一项研究是探究信息技术匹配的动态演化,过程中遇到了两个棘手问题:信息技术匹配适应性图的构建和信息技术匹配调整模式的判断。一筹莫展时,王念新根据丰富的科研经验,指导胡皓尝试从另一个新的视角去考虑。最终,问题得到了完美解决。“导师在关键时刻的指导,往往能够帮助我们解开迷津,让我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收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锐意创新,矢志不渝建新功
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注重创新、提高质量,是王念新研究生培养的宗旨,尤其注重培养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博士入学之初,杨玉雪参与课题组研讨时,听到王念新对每位同学汇报内容的点评,不仅思路清晰,而且不断引导同学们发掘现象背后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对研究问题的洞察发人深省。杨玉雪“当时内心颇为震撼,也激发了我对学术研究的浓厚的兴趣与热情,每每翻看课题组研讨记录中王老师的意见,都能够对自己的研究产生新的启发。”
树立目标、激发兴趣是培养创新人才的第一步。王念新始终坚持从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际需求出发,坚持从有意思的管理现象出发,提炼科学管理问题,为学生确定研究选题。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活动,提高自身实践创新能力,指导的学生曾获得“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银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中国总决赛二等奖、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赛三等奖等多项大奖。王念新本人也获得2019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等多项荣誉。
“培养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人才,不仅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还要有开阔的视野、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王念新为此搭建了多维度的学术交流平台。在亚太信息系统协会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年会、武汉电子商务国际会议、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年会等高质量学术会议上,经常能看到王念新和课题组研究生的身影。同学们向学术大咖面对面请教学术,这些独特经历激励他们更上层楼,不断攀登科研高峰。胡皓就曾在2019年中国信息经济学会获得优秀博士生论文,还有多篇会议论文被推荐至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管理科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
每周一晚上6:30,是王念新课题组雷打不动的学术研讨时间。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每周进行一次思想的碰撞,既能够对于研究内容和研究领域形成一次优势互补,又为低年级研究生提供相关科研之路的指导,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以合作者的角度,和学生共同成长。我和研究生虽是导生关系,但我更喜欢大家为了相同的研究问题,共同开展攻关,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王念新在学习和反思中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主持了江苏高校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省级重点培育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等4项省部级教研教改项目。所凝练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先后获得了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等多项奖励。
风帆劲满海天阔。尽管远航风雨兼程,但是王念新和团队已经一路奔驰在新航线上——围绕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凝练科学问题,在解决新问题的航程中上下求索,为“制造强国”战略实现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