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落下帷幕。据统计,今年共有599所高校获奖,获奖总数在10项以上的高校有18所,开云网页版(中国)官方在线登录以13项国奖总数位居江苏高校第一、全国第五,展现出非凡的风采。与此同时,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网评结果公布,开云网页版(中国)官方在线登录有8个项目进入最后的总决赛,其中主赛道5个项目,红旅赛道1个项目,国际赛道2个项目。创新创业的火苗一旦燃起,便会乘着东风日渐兴旺。近年来,科创竞赛在学校蔚然成风,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成绩斐然。
破窗:从零到一到无穷
2020年,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快速发展,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挂靠教务处。成立伊始,学院就致力于动员师生踊跃申报项目、参加竞赛,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氛围,构建属于江科大的行业特色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万事开头难。虽然前期积累了一定的成果,也建立起部分制度,但创建学院后,规整资源、梳理思路、搭建平台、重构体系等,无疑是复杂且艰巨的系统性任务。摆在教务处和创新创业教育学院面前的一大难题是:如何让老师和同学们自发、自愿地参与到双创教育和双创大赛中。“当时组织大家参加互联网+比赛,需要我们去各个学院动员,但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不太高。”彼时刚来教务处工作、现任双创学院院长陆鸿飞分析道,师生并非真的不愿意参加比赛,而是因为尚未形成良好的竞赛氛围,大家对一些重大赛事不够了解,担心参加了估计也很难有太好的成绩。
上下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做出成绩,让观望的人看到希望与可能性,这样才能产生源源不断的热情和积极性。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高度重视,无论是政策导向、资源引进还是经费投入,都在不断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有了顶层布局,学院开始尝试“破窗”,想办法打破师生对竞赛的旧有认知,变“要我做”为“我要做”。通过将教改课题申报、一流专业验收、产教融合课程申报与竞赛挂钩,同时加大资源投入,培育种子团队,辅以奖金激励,竞赛参与者越来越多、越来越积极,老师和学生都充满干劲。2020年,学校在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创历史性地获得一银三铜的好成绩,极大地提振了士气。这之后,乘着昂扬的士气不断前进,学校实现了在“互联网+”大赛中国赛金奖不断线。“取得好成绩,能提升老师学生的信心,让他们觉得,我们江科大也是可以和全国高校比一比的。老师学生觉得自己有可能在重量级大赛中拿到大奖,才会主动参赛。”
2022年7月,学校获批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其后,创新创业学院开始独立运行。有了前期工作的基础,又有了国家级平台支撑,“破窗”之路越走越宽阔。“现在每年比赛申报前,都有学院主动跟我们联系,希望院校合作,一起打磨学院培育的优质项目。”现如今,学校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各类竞赛不仅参与者积极踊跃,组织流程也日渐规范、不断完善,一些学院还成立了院级双创中心,创新创业的种子已然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我们第一个国赛金奖的指导教师,辅导学生到了晚上11点,文理大楼门都锁了,只能从窗户爬出去。”回忆起“破窗”者的“跳窗”经历,陆鸿飞感慨万千,正是有这些有心人与有志者从零到一的开拓,才有如今无限可期的硕果。
推门:见人见己见无垠
2022年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赛金奖1项,银奖5项,铜奖6项,实现了金奖不断线;202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1项,国奖总数居江苏高校第一;2023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5项;2022年度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获省优18项,其中一等奖4项,一等奖获奖数并列全省高校第三;学校所有本科专业学生参加教指委举办的学科竞赛实现全覆盖;2023年学校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088项,其中国家级81项,省级107项,本科生参与度为99.48%;2023年校级立项“专创融合”课程8门,出版“专创融合”教材1门……
“有为才能有位”,教务处处长田剑曾是首任创新创业教育学院院长,他介绍随着学科竞赛成绩的快速提升,学校“江湖地位”不断提升,“无论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兄弟高校,大家开始对江科大刮目相看。”省内多所高校邀请江科大师生前去交流、做经验分享;还有多所省内外高校来江科大实地参观调研。曾经,数学建模竞赛暑期集训阶段,需要邀请外校专家来给学生讲题辅导;而现在,学校数学建模竞赛成绩亮眼,产生了一批指导出国奖的教练,被外校争相邀请去讲座,“从学徒到师傅,开始向外讲述江科大思路”。推开门,走出去,才能看见外面的世界,也让外面的世界看见崭新的自己。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一成不变意味着止步不前,人才培养理念要跟紧潮流、顺势而变,要想办法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就必须对整个培养方式进行变革,强创新、重实践。“学生仅仅通过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带着真问题、真项目,通过学中干,干中学,方能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跃升。”田剑介绍,这些年学校不断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了评价实践教学环节的显性指标,从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出发反向倒推本科人才培养的过程质量管控。从曾经的只有一项省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到现在的四项一等奖、获奖数全省第三,从曾经的跟跑到现在的并跑再到未来领跑的目标,“门打开后,当我们踏出校园,才能看到一片更加广阔、大有可为的新天地。”
搭桥: 树人树范树体系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部署下,在取得了诸多成绩和积累了丰富经验后,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从尝试探索阶段发展到细化分层、多元发展的新阶段。双创学院入口的宣传栏,颇为醒目地写着三个词:创新、创业、创造。
“创新和创业,不是简单的加和关系,而是能够相互融合的共生关系,是基于创新基础上的创业和以创业和落地转化为导向的创新。至于创造,需要开拓思维、引领方向,是基于创新创业积累后,由量变产生的质变。”陆鸿飞凝练地概括出三者的联动关系。也就是说,具体到高校中,创新创业教育要实现高水平发展,必须走出单一的“就业教育”“科研论文”的初级阶段,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由“线性”的独立探索走向“立体”的牵线搭桥,打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串联起双创教育工作链条,从而为高等教育植入创新、创业、创造的灵魂。
为了“搭桥”,学校构建了“教学-实训-竞赛-孵化”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学生在大一学习专业知识、接触创新创业的理念,在大二进入导师实验室开展实操实训。有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大三则可以在院、校组织下参加各类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创。有这样三年的全方位锻炼,大四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又或者是毕业后选择创业,都有了知识和经验支撑。“双创教育,并不是说学生毕业后一定要去创业、开公司,而是通过四年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培养,在学生脑中植入创新创业的基因,这种思维会使他们受益终生。用更接地气的眼光看,毕业后无论是考研深造还是找工作,参加竞赛、进实验室锻炼的经历都对他们有所助力。”
在以“四位一体”工作体系为总框架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双创学院正在不断探索立足学校特色的科创融合、专创融合与思创融合教育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机制,健全多主体参与的人才协同培养机制,进一步发挥创新创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建好路、搭好桥,有了机制体制保障,学校成功孵化出“擎天架海——船用智能胎架领军者”、“惊涛“焊”浪——国之重器焊接行业领航者”、“秋丰白玉——新型杂交“航天蚕”引领蚕桑产业振兴”、“复合新材——真空轧制特种复材全球供应商”等一系列国赛金奖项目。
“双创教育的落点一定是人才培养”,当被问起工作最大的收获,田剑和陆鸿飞不约而同地露出欣慰的笑容。近几年,得益于双创教育,在各大竞赛中获奖的学生,有的成功创业公司市值过亿,有的保研至东南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继续深造,有的去高校双创学院工作继续在双创领域发光发热,有的出版著作参加国家级科考项目并登上央视……
在双创学院,一间间设施齐全、相互独立的小教室里,间或有项目团队的师生热火朝天地研讨着,他们在这里准备竞赛、打磨项目,一派欣欣向荣、井然有序的景象。在双创学院、在开云网页版(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在这个创新潮波澜壮阔的时代,他们正走在一条开阔大道上,走向光明灿烂的远方。